登录/注册 搜索

处处皆风景!杏花岭区红色旅游打卡地

发布时间:May 27, 2021 | 作者:杏花岭区委党史研究室


                                                                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


                                       

微信图片_20210527153711.png

       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杏花岭区坝陵桥街道办事处五一路北社区五一路480号,建于民国八年(1919)。1919年,阎锡山为了兴办国民教育、广造师资,创办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学校由校本部、体育场、农场组成,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房舍290余间,是当时太原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1919年至1927年期间,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等在这里学习。1924年,在此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建立中共支部,1926年成立中共临时山西省委北部委员会。1936至1937年,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在此办公,数次举办训练班,培训全国各地爱国青年,成为领导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前哨阵地,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杨尚昆、彭雪枫、周小舟等先后在此指导工作。1937年8月,在国师礼堂成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9月,周恩来在国师礼堂发表讲话,阐述中共抗日的方针、政策;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太原后,学校解散。旧址坐北朝南,现存卷棚歇山顶式二层回廊办公大楼、图书馆、东宿舍楼,占地面积为676平方米。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牺盟会太原市委旧址

  


                               

微信图片_20210527153928.png



 


       牺盟会太原市委旧址位于杏花岭区杏花岭街道办事处精营东边街社区精营东边街17号。1937年4月22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太原委员会成立,直至1937年11月,租用此民居办公。坐西朝东,清式四合院民居建筑,东西30.90米,南北13.65米,占地面积421.79平方米。中轴线建有东房、正房,两侧为南、北厢房,大门开在东北隅。正房原为市委会议室和总务股,面宽五间,明间悬山卷棚顶抱厦,柱间透雕“琴棋书画”通体雀替。南、北厢房各为五间,分别为牺盟会少年儿童团办公室和牺盟太原市委办公室。2003年10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太原市文物单位。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八路军驻晋办.jpg


这里最早叫做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后改称十八集团军驻晋办事处,亦称驻太原办事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太原先后有3个驻地,这里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
办事处刚开始是秘密的,七七事变后,阎锡山改变了对红军若即若离的态度,明确向彭雪枫表示,可以用红军代表的名义在太原公开活动。直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牌子才正式挂出,中共在太原的联络才步入合法公开阶段。
虽然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从最初的秘密联络处到撤销仅存在一年多时间,却曾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三易其址。
1937年3月,为方便使用电台,彭雪枫用化名和假身份在太原新满城街租了一套四合院,对外称“彭公馆”。8月下旬,随着联络站工作日益繁重,北方局人员不断增多,联络站由“彭公馆”迁至坝陵南街的成成中学,并租用了其附近的一处市民院落。
在当时全国十余个八路军办事处中,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是成立较早的一家,直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时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一度非常令人瞩目。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先后来往于办事处,处理事务、会见友军将领、接待抗日团体和群众,成为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桥梁与纽带。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旧址修缮完成后,进行了陈列布展。历史照片、工作电台、书信手稿等很多革命文物都在这里陈列展出。通过这些文物的展出,参观市民可以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太原工作生活情况。
如今,整个办事处分为四个展室,陈列有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向游客展示了太原办事处以灵活多样斗争艺术。这些斗争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厅内展示的独轮车实物。这种运输工具俗称“手推车”,是当时运物、载人的重要工具,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任弼时、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 按照太原市委、市政府关于革命遗存的保护规划,2019年9月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晋办事处旧址已修缮完成、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省城又增添了一处红色教育基地。



                                                                       牛驼寨战斗遗址


                                                                                  

牛驼寨.png




牛驼寨战斗遗址位于中涧河乡牛驼村老爷岭中心。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第18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副司令员周士第率部队开赴解放太原前线。战役打响后,徐向前司令员指挥了攻打阎锡山部队东山四大要塞的战斗。1949年11月13日,由彭绍辉指挥解放军第7纵队攻克老爷岭庙碉,取得牛驼寨战役的胜利。牛驼寨战斗遗址占地近3万平方米,遗址包括老爷岭庙碉。附近有庙碉等工事遗迹。2000年9月21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解放纪念馆


解放纪念馆.png


       太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太原东山的牛驼寨。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力举攻克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塞。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推翻了阎锡山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统治。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启迪后人,褒扬攻打东山四个要塞争夺战牺牲的烈士,一九五九年,中共太原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牛驼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建成之后经过四次大的扩建修葺又于一九八八年决定在牛驼寨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太原解放纪念馆。这项工程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四日破土动工,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解放四十周年之际竣工落成。扩建后的太原解放纪念馆和牛驼寨烈士陵园以东西走向横贯主线,全部占地面积九万三千余平方米,分为纪念碑区、展览区、陵墓区三部分。整体建筑雄伟壮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构成一幅宏伟绚丽的立体画图,给人以肃穆之感。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428张历史照片和120多件实物,组成六大部分,反映了太原战役的全过程,结尾部分展现了太原新貌。前行即陵园区,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区呈一字形排列,有2000名烈士长眠在这里。前有纪念堂,堂内镌刻着5000多名为解放太原捐躯的烈士英名,周围陈列着省城人民敬献的花圈、挽联,寄托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牛驼寨于1959年修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建成之后,经过四次大的扩建修葺。

其中,纪念碑区由凯旋门、太原解放纪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筑组成,徐向前元帅手书“太原解放纪念碑”鎏金大字装点丰碑,充分显示了太原解放的伟业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拾级向东穿过牌楼,进入展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的烈士纪念碑矗立于广场。南北展室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为了真实再现太原解放历史全貌,整个展览室从征集到的二千余万字的文献资料和七百余幅历史资料照片中搜集成八万余字的展出文字,五百余幅照片,从六个不同的侧面历史地再现了太原解放的雄伟画卷和战斗史实。循东进入墓区,一片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这里安放着当年在解放太原攻打东山牛驼寨等四大要塞时英勇牺牲的一千八百九十八位烈士的遗骨。墓地中央,矗立着烈士纪念堂,这座采用重檐结构,古朴典雅的宏大建筑坐落在绿丛之中,堂内嵌刻着解放太原战役英勇牺牲的五千五百多位烈士的英名,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彪炳于册,永垂青史。


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前线指挥所旧址

(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


华北军区.png


       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前线指挥所位于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办事处小窑头村。该旧址有前后四个院落,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前院坐西朝东,东西50.88米,南北31.71米,占地面积1613.4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主院横建左右跨南、北偏院,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前线指挥所和战地医院旧址。西北侧后院是胡家长工院,为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坐西朝东,石砌窑洞式建筑,三眼套间窑洞,拱券形门窗。


华北军区2.png


       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小窑头村,原为胡家大院长工院,占地面积151.41平方米,为三眼套间窑洞。旧址内的展览以丰富的图片、文字以及实物陈设等,讲述了1948年10月31日到11月4日五天四夜时间里我军与黄樵松接洽起义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紧张的起义情势和黄樵松、晋夫同志等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2020年,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2021年,被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列为太原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齐世铭故居


齐士铭故居.png


       齐世铭故居位于杏花岭区小返乡窑头村。齐世铭(1894-1953),山西太原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介绍人离开太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8年经120师党委批准重新入党。1937年组织当地矿工和农民成立东山抗日游击队,威震东山,人称“齐二老虎”。1938年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714团东山抗日独立营,齐世铭任营长。同年,齐世铭发动闻名太原城的诈降事件,一举歼灭日伪军20多人,并击毙日军山西省特务部长野吉和伪警察局局长吴小能。

齐世铭故居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家族聚居院落,共有3个院落,但因年久失修,如今只有一个院子相对保存完好,另外两个院子的窑洞破损严重。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当地政府已准备修复齐世铭故居,筹建东山抗日纪念馆。



太原机器局旧址


太原机器局.png


       太原机器局旧址位于杏花岭区巨轮街道办事处小北关社区胜利街101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山西巡抚胡聘之募集白银,在太原市北门外柏树园购买地产,成立了太原机器局,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该旧址是一座经历了百年沧桑变迁的企业遗址。她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她是近代中国火炮的发源地;她还是山西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秉承着军工文化之魂,利用百年工业发展史,晋炮制造实景再现,山西工运策源史事,以此来传承军工文化,教育世人。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