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先烈 爱国正当时
发布时间:Jun 15, 2021 | 作者:
年年粽子香,岁岁端午情。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当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从古至今,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被广泛传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爱国主义之魂穿越两千多年,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及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像屈原一样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他们用鲜血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安定的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光要吃粽子、赛龙舟,更要缅怀革命先烈,祭奠不朽英魂,赓续红色基因,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高君宇(1896年—1925年)
高君宇,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山西静乐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特别是对北方地区(北京、山西)的建党工作和工人运动,有着特殊的功绩。
五四运动时,高君宇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后,为进一步唤醒民众,高君宇加入邓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成为该团的骨干和领导成员。他经常深入农村、工厂宣传讲演,在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同时,开展革命活动,在京汉铁路沿线创办工人子弟学校,建立工人俱乐部和职工联合会组织,领导北方地区早期工人运动。
1920年3月,高君宇和邓中夏等19名北京大学学生共同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高君宇是四万万中国人中仅有的50多名共产党员中的一员,是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1922年,高君宇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共中央第二届执行委员。
1921年春,高君宇回到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1924年夏,根据中共北京区委的指示,高君宇回山西组建了中共太原支部。
高君宇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6日不幸病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题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一生的写照。
《高君宇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太行浩气传千古
左权(1905年—1942年)
左权,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2009年9月,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5年2月,左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6月后,左权相继担任红军学校军事教官、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红军总司令部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局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左权率部参加长征。1936年5月,左权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西征作战。1936年11月,他率部参加山城堡战役,保卫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7年2月,左权调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协助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对红军部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
抗战全面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他参与策划、指挥八路军在晋东南地区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巩固、扩大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他根据中央军委和朱德、彭德怀的指示,指挥八路军粉碎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大举围攻,进一步巩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他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遏制了国民党的投降逆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2年5月,在山西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左权壮烈牺牲,年仅37岁。朱德对左权的牺牲极感痛惜,挥泪写下悼诗,以志哀思:“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将军在太行》,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刘胡兰(1932年—1947年)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女, 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9月,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刘胡兰9岁上村冬学,10岁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送情报。1945年,她担任村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办冬学,帮助烈军属解决困难,组织支前和慰问部队等。1946年,刘胡兰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7年1月8日,国民党军突袭云周西村,捕走地下交通员石三槐、民兵石六儿及村农会秘书石五则,形势危急。家人劝刘胡兰撤退,但她仍坚持等待上级通知。1月11日夜,文水县第五区区长通知刘胡兰立即转移。次日拂晓,国民党军突然包围云周西村,封锁所有路口,不许任何人出村。因叛徒告密,刘胡兰与石世辉、张年成、陈树荣、刘树山等同志被捕。敌人胁迫她坦白,软硬兼施,千方百计想诱使她供出其他同志。刘胡兰坚定地回答, “不知道” “怕死不当共产党”。敌连长张全宝威胁说:“刘胡兰,只要你当众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我就放了你。”刘胡兰坚定地说:“那可办不到。”气急败坏的张全宝命人将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6人用铡刀残忍杀害。
张全宝指着6位烈士的遗体威胁刘胡兰说:“你看见了吧,自白不自白?投降不投降?”刘胡兰说:“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是你们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刘胡兰昂首挺胸走向铡刀,从容躺在鲜血染红的铡刀上,英勇就义,时年15岁。
《刘胡兰传》,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申纪兰(1929年—2020年)
申纪兰,女,1929年12月出生,山西平顺人。优秀共产党员,男女同工同酬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申纪兰幼年生活十分贫困, 17岁嫁到了西沟村。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勤奋能干的申纪兰被推选为副社长。合作社一天天红火起来,但是她们又遇到新的问题:干同样的活,女社员得到的工分却比男社员少。当时,合作社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女人只记5分,而且还要记在家里的男人名下。申纪兰带领女社员跟男社员学技术,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证明女人干活绝对不输给男人。在她的多次争取下,西沟合作社重新制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记工办法。
1983年,山西省妇联主任职务任职期满后,申纪兰重新回到西沟村,担任西沟村的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起早贪黑,栉风沐雨,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西沟村大小332座山上,一年四季群山如黛;239条沟中,绿树掩映,郁郁葱葱。山坡上2万亩材林,人均10多亩;山沟里200余万株各类杂树,人均植树千余株。在西沟,森林覆盖率达84%,初步形成了以核桃露、松蘑菇、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品,以建材、硅铁、电石为主的青色产业和以“纪兰、西沟”名人名村为品牌,以西沟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新景点为主的红色旅游文化。
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在山西长治逝世。她坚持扎根西沟,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太行山那个小山沟中全心全意地奉献一生。
《申纪兰传》,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 上一篇: 晋版图书伴您品读传统节日
- 下一篇: 端午节习俗